法国第戎小镇 www.zmcudh.com.cn 瑞士聯邦院6月中旬通過由國民院提出的一項提案,今后要加入瑞士國籍的外國人,必須很好地掌握一門瑞士的官方語言,并要很好地融入瑞士。
該提議已送交聯邦委員會。一般來說,已由瑞士國民、聯邦兩院通過的提案,即可按程序逐步進入實施。
聯邦院只對國民院的提案進行了少許修改,該提案就已得到兩院的順利通過。聯邦院提出,如因某種原因被取消國籍的人,其居留卡如C證也應被永久取消。
步法、德后塵
法國、德國等深受移民喜愛的歐洲大陸國家可惜并不是典型的移民國家,因此它們的移民政策都分外嚴苛,在法國無間斷居住5年、在德國8年才可申請入籍,這當然還要滿足其他很多條件。而在瑞士,這一居住年限為12年。
這當然不是唯一條件:法國在2005年、德國在2007年都分別將語言水平、融入程度開列到能否獲得本國國籍的條件中。無獨有偶,瑞士現也在嘗試著復制這一程序。
法國和德國在實施新移民法后,無疑提高了入籍的門檻,其中受到最大沖擊的就是二戰后涌入兩國的低勞動力層次的外國移民。這些人盡管常年居住在移民國,但過得卻是自己的小日子,在語言、融入能力方面,都不怎么符合當地國的標準。
特別是法國,在對待穆斯林問題上,該國融入與機會平等部長奧蘭女士曾強調:“不會說法語的人、不知道男女平等為何、不懂為何要禁止多妻制或禁止割禮,不知道與工作或納稅有關義務的人,都不能獲得我們的國籍。”而德國在對付土耳其等外籍勞工要求入籍人數過多時,也引入了“語言藩籬”這一分界石。
瑞士在移民政策中引入語言水平和融入程度這兩項,也無疑是針對近期在瑞士甚囂塵上的所謂“外國人問題”。
推向全國
盡管瑞士的《新外國人法》同意各州在入籍程序中加入語言測試一項,但這并非全國性規定,沒有強制性,因此瑞士保守黨派、人民黨國民院議員Lukas Reimann提出了該提案,要在全國推行外國人入籍語言及融入測試。
“掌握一門瑞士的國家語言,可以促進外國人融入瑞士,也可以解決一些近期浮現的諸如犯罪、歧視婦女、就學等問題,”他指出。這與德法的做法如出一轍,不過他也沒有忘記招攬高端人才:“但專業人才和經理掌握必要的英語知識,則不在此列”。
巨大浪費
瑞士也希望通過此舉吸引高等人才,將低端勞力拒之門外,但具體實施人員提出:“誰組織學習、誰檢查、誰設立語言標準?”伯爾尼移民部的Florian Düblin問道。這歸根結底還是費用問題。耗費如此多的行政人員勞務、經費用來設立語言藩籬,是否合算?
到目前為止,移民部門主要考察入籍申請人是否依賴社會補助,是否有犯罪行為,如果再加入語言、融入水平考核,則勢必付出更多的人力物力。據了解,在入籍程序中設立一個語言考試,就至少需要250瑞郎;如果再加上語言課、語言水平分析的費用,按照瑞士的人工,必不可小覷。 |